儘管行業已經來到了產能過剩與技術迭代的拐點,仍擋不住財大氣粗者的擴產熱情。
華夏能源網獲悉,近日,總投資390億元的瓜州寶丰多晶硅上下游協同項目全面投產,該項目由寶丰集團子公司運營。
項目規劃建設35萬噸/年工業硅、30萬噸/年多晶硅、50GW拉晶切片、30GW電池組件生產裝置,以及配套15GW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電站,典型的垂直一體化”全家桶”。
寶丰集團成立於2010年10月,是一家集能源化工、新能源、農業、醫療養老、枸杞健康、公益慈善爲一體的大型集團企業,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創始人黨彥寶以95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2023年胡潤百富榜》第31名,連續多年蟬聯”寧夏首富”。
寶丰集團原本業務集中於煤化工行業,旗下擁有千億市值A股上市公司寶丰能源(SH:600989),是煉化行業龍頭企業。
2021年「亞洲50最佳餐廳」揭曉:台灣5間餐廳入列,logy首度進榜
近年來,寶丰集團一直嘗試着從煤化工向新能源轉型。然而,此次大手筆擴張,正逢光伏行業價格戰激烈、產能過剩的拐點時刻,寶丰能否借擴產之舉實現轉型野心?
跨界者的新能源雄心
TRENDFORCE 2019十大科技预测-7 eSIM卡 提升智慧表出货
華夏能源網瞭解到,上述項目起自2022年初。當時,寶丰集團與酒泉市政府簽訂了多晶硅上下游協同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其中,項目一期項目投資644,072.4萬元(約64.41億),建設規模爲5萬噸/年多晶硅、2.5GW/年拉晶、2.5GW/年切片。
該項目號稱是全國首個大型”三綠項目”。項目將通過自建的風、光、儲一體化”綠電”系統,創新用”綠電”生產多晶硅”綠色材料”,用”綠色材料”製造光伏組件”綠色設備”,再用”綠色設備”生產”綠電”,實現全產業鏈綠色、閉環、集羣式發展,開創了一條”低耗能、低排放、低成本”的碳中和路徑。
寶丰集團規劃的這條”綠色閉環”,如能落地實現,將對行業起到示範作用,而寶丰集團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地位也將因此夯實。
實際上,寶丰集團的新能源”野心”可不止於此,光伏只是其宏大藍圖中的一部分而已。傳統煤化工行業早已成紅海,實控人黨彥寶早前也曾說過,”對於產能過剩的企業,唯一的出路是轉型升級。”
2016年,寶丰集團旗下子公司寧夏寶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丰新能源”)成立。自2019年起,黨彥寶和家族成員以及寶丰能源紛紛將旗下光伏電站轉讓給了寶丰新能源。2020年,黨彥寶、黨培娟退出寶丰集團旗下的寧夏匯豐祥分佈式光伏發電有限公司,而將其變成寶丰新能源的獨資子公司。
經過一系列調整後,寶丰新能源從2021年開始謀求上市。在業務方面,除了佈局光伏,寶丰集團還在大手筆進軍氫能、儲能。
2019年,寶丰集團投資建設了”國家級太陽能電解水制氫綜合示範項目”,正式進入氫能領域。到2021年,寶丰能源斥資10億元設立氫能公司,當時引起行業熱議。2022年起,寶丰能源又規劃每年增加綠氫產能3億標方/年,年新增消減化工碳排總量的5%。
今年初,寶丰能源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投建的”260萬噸/年煤制烯烴和配套40萬噸/年植入綠氫耦合制烯烴項目(一期)”開工,最新公告顯示,該項目總投資395億元,號稱是目前爲止全球單廠規模最大的”綠氫+煤”制烯烴項目。
今年早些時候,寶丰能源總裁劉元管曾對媒體表示,”目前,公司綠氫年生產規模已達到6億立方,每年可替代原料煤80萬噸、減排140萬噸,通過綠氫實現煤化工節能減碳的通道已經打通。”
寶丰集團在儲能領域也出手”闊綽”。寶丰集團此前與銀川市政府簽約的項目,總投資達到692億元。該項目是集”光伏電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生產,電芯製造、集成集裝系統”於一體的綠色儲能全產業鏈項目。具體業務包括光伏自備電站、正極材料生產、負極材料生產、電解液生產、電芯製造和集成集裝系統。
簡單統計上述光伏、氫能、儲能的幾大項目,總投資額高達1477億元,如此的”豪橫”的架勢,在新能源行業可謂是絕無僅有。
業績壓力放大財務風險
黨彥寶勾勒的新能源圖景,不可謂不宏大,這讓光儲氫領域的一衆大佬感覺到了壓力。但今年以來,快速變化的行業形勢,或許會讓這位寶丰集團的掌舵人睡不安穩覺了。
行業洗牌危機,是繞不開的第一重挑戰。此前已規劃投建的項目,寶丰集團勢必儘量將其投產。但光伏、儲能行業已走入下行通道,總體產能過剩,競爭加劇,產能消化將成爲難題。並且,寶丰集團是從煤化工而來的跨界者,在即將到來的行業洗牌中,它的轉型將變得越來越難。
另一方面,煤化工行業產品價格持續下降,導致這家龍頭利潤承壓。寶丰集團傳統業務的主要產品聚烯烴今年價格大幅下滑,這直接影響到了業績。寶丰能源的財報顯示,公司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04億元,同比減少5.05%;淨利潤38.91億元,同比減少27.58%。
在解釋業績下滑的原因時,寶丰能源稱”主要原因是產品價格下降超過產能增加”。
如今寶丰殺入光伏、儲能等新能源領域,現狀非常不容樂觀——價格戰已經全面打響,光伏組件價格已經跌破1元/W,儲能電芯價格也已低於0.5元/W。而電站端,也已有分佈式光伏項目電價低到0.35元/度。
如此來看,寶丰集團的傳統業務和新能源業務面臨的業績壓力將不會小。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行業陰雲密佈的外部壓力之外,寶丰集團自身擴產帶來的財務風險也不容小覷。
2020年至2022年,寶丰能源的債務總額分別爲122億元、137億元和237億元。而今年前三季度,債務規模進一步膨脹,已達315億元。其中,長期借款高達170億元。
面對財務壓力,”錢從哪兒來”是個問題。如果在行業上升期擴產,企業還有多種渠道獲得融資,借新還舊,滾動擴產。但眼下,資本市場融資政策日益收緊,讓新能源企業在A股的再融資越來越難。
他遇大虎斑攔路!鑽進雙腳間「蛇行走位」走一步蹭一下:碰瓷成這樣還不收編?
光伏上市公司們的處境已經能夠說明一切。光伏製造商協鑫集成今年3月發佈預案,定增募集資金57.99億元,但在被交易所連續問詢兩輪後,主動修改計劃減少募資金額;TCL中環今年的138億再融資,也被交易所反覆問詢其合理性。通威股份也在9月主動中止了總額160億元的募資計劃。
寶丰能源的A股定增計劃一樣是波折不斷。
寶丰能源今年曾就鄂爾多斯的”綠氫+煤”制烯烴項目進行增發,募資金額100億元。但隨後就收到上交所問詢函,對本次募投項目的必要性、產能規劃合理性,以及新增產能消化措施,提出疑問。截至目前,增發無後續進展。
喵星人看到奴才回家是因為想飼主了?盤點對貓咪行為最嚴重的5大誤解
值得注意的是,從2021年開始,寶丰集團還啓動了寶丰新能源的A股IPO計劃,但至今無後續消息,這條路也暫時不通暢。
從股市融資充滿不確定性,靠自身有限資金恐怕難以撐起無限的雄心,寶丰集團新能源轉型之路或將充滿坎坷。